1. 首页 > 基本点评

夏至的含义和风俗

  夏至的含义和风俗?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关于夏至的含义和风俗以及夏至的含义和风俗,夏至的由来和风俗,夏至的来源和风俗,夏至由来和风俗图文介绍,夏至有什么风俗等问题,锦燕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夏至的含义和风俗

夏至的含义和风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太阳到达黄经90度就是夏至,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夏至属于四时八节之一,是非常重要的节气,民间自古以来有在夏至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夏至这一天还有吃面的习俗,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因为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天即将到来,人们的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的食物为主,面条就常常是家庭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入伏面。

夏至的风俗是什么

     导语:夏至将至,我们即将迎来一年当中最长的白昼,而在这白昼远远大于黑夜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是怎么过得呢?夏至的风俗是什么样的?有关夏至的风俗是什么?我在你领略我国不同地区的夏至风俗。

      一、夏至的风俗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二、各地夏至习俗

      1.岭南地区的夏至习俗

     狗肉本来是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后来有一个赵姓的皇帝属狗,才禁止吃狗肉,因为吃狗肉就是吃皇帝。

  清朝时期满洲人做皇帝,而满洲人不吃狗肉,想禁而没法禁。

  只是中国人后来吃狗肉的人慢慢地少了下来,因而吃狗肉从由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变成了肉类副食。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

  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夏至食狗肉的风俗,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

  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

     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引起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

  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

  当然,夏至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

  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

  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

  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

  现在,岭南地区的居民在夏天并无吃狗肉的习惯,反而是在冬天食用狗肉进补。

  俗话说卖棉被,吃狗肉。

  因为狗肉中医学上讲是燥热的【(狗肉)性热,味咸、甘、酸;温补脾胃、补肾助阳、轻身益气、祛寒壮阳。

  ――《本草纲目》】,所以传统生活习惯上继有岭南医学特色的广东居民在夏天吃狗肉是怎么也说不通的,更无热衷,乃属常识问题。

     现今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鲫鱼黑豆汤、药理排骨汤,葱花豆腐汤,冬瓜扁豆瘦肉汤等,煮红、绿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凉粉、莲子羹、豆腐花、番薯汤等,饮银耳木瓜糖水、凉豆浆、甘蔗水、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2.山东地区的夏至习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凉面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3.平阴一带地区的夏至习俗

     伏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

  烟台招远吃水饺,滨州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济宁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进言点评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