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燕网

不同身份的死亡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含义,古代不同身份的人死的不同说法

来源:百度 时间:2022-10-12 19:48

  不同身份的死亡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含义,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以及不同身份的死亡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不同身份的死亡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含义,不同身份的人死的说法,古代不同身份的人死的不同说法,不同人的死亡说法不同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不同身份的死亡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含义

不同身份的死亡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含义

  

  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

  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

  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

  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莞。

  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

  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敢称卒。

  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受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死的别称上,出现了诸如归天,厌世,下世,上仙,归净土,入冥,甚至直说下地狱,见阁王,上西天等。

  对于革命志士,人们用殒(殉)国,殉难,殉节,殉命,殉身,捐躯等来称誉他们。

  对于那些死于非命的奸臣,祸孽,恶人,盗匪贼寇等,往往称其死为毙命,毙,绝,灰灭等。

  大众化的贬词还有:一命鸣呼,蹬腿了,断气了,完蛋了,见阎王去了,

  下地狱了等等。

  关于死的别称,数量最多的还是如下这些大众化的中性别称,诸如:亡,殁,没,丧,终,故,逝,殒,不起,绝命,弃手足,弃堂帐,捐馆,捐馆舍,物故,溘逝,弃养,亡躯,作古,

  谢世,弃世等。

  西方人习惯于说死是见上帝去了,而有些共产党人习惯把最后的归宿喻为

  去见马克思。

  古代人未及15岁而死,称天,未成年而死,称殇,此外还有短折,天折等别称。

  死的别称(讳称)古代帝王: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

  未成年而亡:天折、天逝、殇。

  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高龄而死:登仙、寿终正寝。

  尼姑、道士、和尚之死:圆寂、坐化、示寂、示灭、涅槃、羽化、登仙。

  以上是不同身份的死亡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详细答案,以及不同的人死亡叫什么,什么身份的人死后称逝世,不同地位死的说法,古时不同身份对死的称谓,不同地位的人死的称谓等生活问题中的小常识,更多有趣的生活知识尽在本站的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