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本点评

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简化

  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简化?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例如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吃粽子、吃冷食等等,其实吃冷食本来不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而是寒食节的习俗。关于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简化以及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简化,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简介,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是什么,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和传说,清明节吃冷食的起源等问题,锦燕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简化

清明节吃冷食的由来简化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例如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吃粽子、吃冷食等等,其实吃冷食本来不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而是寒食节的习俗。

  清明节前三天是寒食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民俗节日,以不生火、吃寒食而得名。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清明节又越来越被重视,寒食节就渐渐和清明节融合了,吃冷食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有一次他挨饿难熬之际,介之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

  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清明节吃寒食的由来

  寒食节是农历清明节的前一天,古时候的人们在这一天是不会做饭的,他们会吃寒食,想必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这样。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清明节吃寒食的由来是什么?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熟食节、冷节(在冬至后105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

  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相传他曾经割下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

  重耳返国即位,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而此时介之推却与母亲隐居绵山(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县),晋文公派人请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来。

  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把介之推逼出来。

  不料介之推死也不愿出山,结果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

  晋文公非常难过,将介之推葬在绵山,还修了庙,并将绵山改称为介山。

  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清明节吃寒食的由来

   另一种说法认为,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

  当时有逢季改火的习惯。

  春末出火,在这之前告戒人们禁止生火,要吃冷食。

  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另外还有桃花粥,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

  《广群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富于营养。

  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此外还有青精饭。

  青精饭也叫乌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相传为道家所创。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原先朝廷也给大臣赐食青精饭,嘉靖十四年间,皇帝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为赐百官于午门食麦饼宴。

   汉代还有一种名菜,叫五侯鲭。

  唐代韩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

  《西京杂记》上说,这五个人互不和睦,他们的门客之间不得往来。

  只有一个人叫娄护的,很会说话,五侯都很喜欢他,纷纷送给他新奇的食品。

  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食物调和在一起,结果成了难得的美味,人们称之为五侯鲭。

  其实,这所谓的鲭不过是鱼和肉的杂烩,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调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鲜美了。

   清明寒食节吃什么食物

   【清明螺】

   清明螺即田螺、螺蛳。

  清明前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

  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

  有的就用腌菜卤煮煮,清淡爽口、味道非常鲜美。

   【北方枣糕】

   枣糕又称子推饼,北方一些地区用酵糟发面,夹入红枣蒸食。

  在北方,枣糕也称枣饼,北方人习惯于将枣糕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着挂在门上,可以冷食,用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乌稔饭】

   又称乌饭、乌米饭、乌稔饭,用糯米染乌饭树法之汁煮成的饭,颜色乌青,为寒食节的食品之一。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青团】

   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

  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馓子】

   馓子用面粉制成,细如面条,呈环形栅状。

  油炸面食。

  古代称寒具,是寒食节食品。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

  历代又有粔籹、细环饼、捻头等名称。

  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

  酥脆香甜,口感好。

  现为日常点心。

  安徽地区,每逢节日,则以此祭祖并互相馈赠。

  回族、东乡族也做馓子,配料、方法和汉族不尽相同。

   【清明粿】

   浙江省、福建省小部分地区、江西、安徽部分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一般在寒食、清明食用。

  形似饺子,外皮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

  清明粿做法分甜、咸两种。

  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点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粿;包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进言点评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