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本点评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名称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名称?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而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节目,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通常是一家团圆的节日,亲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等。关于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名称以及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名称,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呢,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英语,七夕节的节目有哪些,七夕节有哪些传统活动等问题,锦燕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名称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节目名称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而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节目,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通常是一家团圆的节日,亲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等。

  而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叫作乞巧节,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七夕节有什么传统节目呢?

  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的七夕节是个很甜蜜很美好的节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

  据说在古代,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在这天晚上,会对着星空许愿,祈祷自己可以拥有一段天赐良缘或希望自己 姻缘美满。

  如今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七夕仍然是很多男人女人心中最美的节日。

  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的时候,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结扎巧姑、染指甲、妇女洗发、磨喝乐、拜魁星、吃巧果等都是七夕节的传统节目,不过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节目类型也略有不同。

  不过不管过哪个传统节目,其实都少不了美食的参加,比如七夕节吃巧果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活动,七夕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据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而这一天也被很多人成为中国情人节,而这一天,我们也有很多的活动可以做,下面为大家分享七夕节有哪些风俗活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活动1

   1、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

  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

   在山东济南一带,人们陈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意味着乞巧成功了。

  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打开盒子,如果蜘蛛已经结网,就称为得巧。

   曹县、平原等地区有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也非常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凑集粮食蔬菜包饺子,把一个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针的心灵手巧,吃到红枣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福建一带的姑娘还有一种活动叫赛巧,大家比赛看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做得快,快的就叫得巧,慢的就叫输巧,输的一方就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奖励给得巧者。

   2、拜织女

   七夕节的夜晚,少女、少妇们拜织女。

  少女、少妇们把自己的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祭拜织女。

  人们在月光下摆上桌子,摆上供品,少女、少妇们斋戒一天,沐浴完毕,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礼拜,礼拜完毕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一面吃着瓜子、花生,一面向着织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祷自己的心愿,比如长得越来越漂亮、找个如意郎君、早生贵子、丈夫将来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时分才会散场。

   3、吃巧果

   浙江杭州、温州、宁波一带,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烹炸后称为巧果。

  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摆上巧果、水果等食品,亲友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夜色,一边吃着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亲友都能够变得灵巧起来。

   4、青苗会

   七夕节期间,传说乌鲁木齐部分地区,每年都要举办为期十天的青苗会。

  青苗会是是淳朴善良的农民举办的一种祈祷活动,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种活动非常具有民俗文化底蕴,到了七月七这一天,四面八方、各村各庄的农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潮水般的涌向青苗会举办地,就跟过大年似的,各种小商小贩、各种节目表演,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5、七夕夜听悄悄话

   传说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会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静静地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如果哪位少女能够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那她将来就会赢得忠贞不渝的纯真爱情。

   6、送巧人:希望孩子心灵手巧

   在七夕节这一天,浙江台州地区流行送巧人。

  巧人就是一种织女形象的酥糖,然后在头上、脚上染上各种颜色,俗称巧人、巧酥,商贩出售时,就称送巧人。

  在这一天,长辈们都要给孩子们购买巧人,希望她们能够像织女一般心灵手巧。

   7、拜魁星

   七夕节这天,女的拜织女,男的则拜魁星。

  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爷的生日。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民间认为魁星爷是主管文事的,考试都贵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就会在七夕节这天祭拜魁星爷,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有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叫一举夺魁,也是由此而来。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活动2

   七夕由来的典故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

   孤儿牛郎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经常被嫂子虐待,分家后只分得一头很有灵性的老黄牛相依为命。

  后来一次放牛的时候,老牛突然口吐人言,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并告诉他如果天亮前仙女回不去就会留在凡间,牛郎按照老牛说的,看到漂亮的织女心生爱慕,偷偷拿走了她的衣服,后来两人很谈的来,织女便作了牛郎的妻子,过着男耕女织幸福的生活。

  天帝知晓后,大怒,押解织女回天庭,老牛带着牛郎去追织女,王母在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

  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感动了喜鹊,为他们搭成了喜鹊桥,两人在银河上终于相会。

  此时感动了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这也是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的风俗是什么

   1、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2、喜蛛应巧

   捉蜘蛛放入盒子内,第二天看看,如果结的的圆网,说明得巧了多,反之则认为得巧少。

   3、投针验巧

   将针投到水中,看针在水底的影子,如果形成鞋、鸟兽之类的就乞巧成功,如果影子粗的像锤子、细的如发丝就失败了。

   4、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5、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其实为牛庆生体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对牛的感恩之心,在昔日,农家如果没有一头牛,日子该是何等的艰辛!

   6、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7、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

  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8、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

  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

  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

  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

  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

  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9、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

  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

  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10、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11、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进言点评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