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呢,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 魏徵(580一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人。以及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的诗,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呢,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这个人,魏征和唐太宗关系,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建议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呢
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
魏徵(580一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人。
他从小失去了双亲,家境贫寒,喜好读书而不理家业。
他一度出家为道士,也曾经担任过隋武阳郡丞元宝藏的属员。
后他随元宝藏归降李密。
再后来他又随李密归降唐,久不见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准前往招降李密部将,结果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他担任了太子李建成的僚属。
魏徽曾多次建议李建成先发制人杀掉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没有降罪于他,反而提拔他当了谏官,还常常向他询问政事得失。
魏徵对唐太宗也竭诚辅佐。
由于性格耿直,他常据理抗争。
一次,唐太宗问:何谓明君、暗君?魏徵答: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秦二世居深宫,不见大臣,偏信赵高,直到天下大乱,还被蒙在鼓里;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郡县多已失守,也不知道。
太宗对他的这番话深表赞同。
魏徵直言进谏的事例很多,据说他一生曾向唐太宗进谏过二百多次。
魏徵升任尚书左丞不久,有人告发他私自提拔亲戚,太宗就此事进行调查。
结果,查无证据,但仍派人转告他说:今后要避嫌,不要再惹麻烦。
魏徵却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
如不讲秉公办事,只讲避嫌,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
贞观二年(628),魏徵任秘书监,参与朝政。
由于魏徽敢于犯颜直谏,唐太宗对他竟然产生些敬畏之心。
一次,太宗想去打猎,行装都已停当,却怕魏徵进谏迟迟未行。
贞观六年(632),群臣上书要求唐太宗去泰山封禅,只有魏徵反对。
他说太宗虽有功德,然而国家还不富强,因此不能图虚名而劳民伤财。
不久,中原数州暴发洪水,封禅的这件事就从此停止了。
唐太宗晚年,对于进谏之言已经不如贞观初年那样虚心了,变得有些听不进去逆耳之言。
故此,魏徵在贞观十二年(638)针对唐太宗的怠惰和追求奢靡的现状上了《十渐不克终疏》,列举太宗前期与后期相比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
贞观十六年(642),魏徵因病去世。
太宗吊唁的时候痛哭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徵对太宗开创贞观治世起了重大的作用。
以上是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的诗的详细答案,以及魏征写给唐太宗,魏征为何能深得唐太宗信任,魏征对唐太宗有哪些建议,魏征是唐太宗的什么人,唐太宗用魏征说明了什么等生活问题中的小常识,更多有趣的生活知识尽在本站的首页。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锦燕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锦燕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