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乐有哪些,什么是俗讲与散乐? 俗讲指在唐代佛教寺院里的一种通俗讲唱,是佛教利用民间艺术形式宣传教法的一种方式。以及什么是俗讲与散乐的区别,俗乐有哪些,通俗音乐是什么,俗乐的特点,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俗乐有哪些
什么是俗讲与散乐?
俗讲指在唐代佛教寺院里的一种通俗讲唱,是佛教利用民间艺术形式宣传教法的一种方式。
俗讲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代,俗讲为统治者大力提倡,单是长安就有十几个寺院设有俗讲。
主持俗讲的人称为法师。
他们讲唱的内容,通常是利用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地狱轮回等迷信思想的《维摩诘经变文》、《地狱变文》、《降魔变文》等所谓变文。
这些变文中,除讲说之外,大都有歌唱,变文的唱腔构成了俗讲音乐的主要部分。
另外,俗讲音乐还包括唱释题目、梵音、念菩萨、念佛赞等。
俗讲的音乐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南方的江浙一带,其特点是纤婉为工,曲调艳逸婉转;
在北方的陕西、河北一带,其特点是音词雄远,多用高亢的声音,曲调较为朴素。
除了俗讲之外,为了敛财和招揽游客,唐代的寺院还设有专供民间艺人表演百戏即散乐的戏场。
唐代的散乐非常丰富,有寻楂、跳丸、吞刀、吐火、旋盘、筋斗等杂技,有《踏谣娘》、《五方狮子》、《旱税》等歌舞戏,还有参军戏、杂剧等民间新出现的艺术形式。
《踏谣娘》也叫做《谈容娘》,说的是北齐时有一个叫苏郎中的人,常常酒后殴打妻子,其妻气愤不过因此向邻居哭诉。
这是一种有歌唱有对白的歌舞戏。
《五方狮子》表演的时候,以人装扮成狮子,被其他人拿红拂引导着跳舞。
《旱税》反映的是贞元二十年(804),关中地区遭遇大旱,老百姓颗粒无收,而官府不管老百姓死活,依然抽税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唐代的参军戏,以讽刺前代贪官为主要内容。
唐朝时在歌舞戏与参军戏发展的基础上,戏曲已经诞生,后来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以上是什么是俗讲与散乐的区别的详细答案,以及更多有趣的生活知识尽在本站的首页。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锦燕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锦燕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