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燕网

高山流水是怎么形成的,高山流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来源:百度 时间:2022-10-12 22:02

  高山流水是怎么形成的,《高山流水》是如何产生的? 《高山流水》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以及《高山流水》是如何产生的第一部,高山流水是怎么形成的,高山流水是谁所作,高山流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高山流水》的内容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高山流水是怎么形成的

高山流水是怎么形成的

  《高山流水》是如何产生的?

  《高山流水》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

  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俞伯牙两千多年前的绝响如今已可不再闻,然而,关于高山流水的旋律并没有绝迹,反而衍生出多个版本,光是古筝曲就有河南、山东、浙江三个流派之多。

  三个筝派的《高山流水》均是以描述高山与流水的自然景观为主要表现内容,但在传承、风格、技巧诸多方面各具特色。

  河南筝派的《高山流水》是河南板头曲,又名《花流水》,在河南南阳地区,艺人们初次见面时必定以此曲相会,借乐曲互尊为知音。

  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以山东老八板筝曲为素材,原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首连缀变奏而成。

  山东筝派名家高自成先生改编时将《书韵》去掉,并稍加改动,突出高山和流水的形象,成为如今较为通用的一个版本。

  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原是浙江某些关帝庙用于水陆道场所吹奏的笛曲,后移植到杭州丝竹乐中。

  浙江派的《高山流水》典雅秀丽、含蓄清幽。

  品山品水,仿佛一幅江山烟雨图,虚实相生,远观之山峰高耸云天,若隐若现,却待近看,烟雾时开时合,方见山峦叠嶂,树木葱郁。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耳边水滴叮咚,山涧肆流,时而跳跃回旋,却越显平缓宁静。

  《世说新语》中顾恺之如此描绘会稽山川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江南山川的秀美滋养了江南人文的细腻、柔和、恬淡,这是这首《高山流水》无法抹去的底色,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流派的亮色。

  或许是它的含蓄隽永恰能洗涤现代人心中的急躁与焦虑,它成为如今最广为人知的一首《高山流水》。

  以上是《高山流水》是如何产生的第一部的详细答案,以及高山流水的来源,高山流水来源于什么,高山流水和高山流水的关系,高山流水是谁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主要讲了什么等生活问题中的小常识,更多有趣的生活知识尽在本站的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