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的东都洛阳,洛阳在唐代为什么称之为“东都”?有何重要地位?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时,以长安为国都,因为洛阳宫阙被毁,所以废除东都的名号。以及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唐朝时的东都洛阳,唐朝东都洛阳在什么时候当过首都,古代的东都洛阳是现在的哪个城市,洛阳在唐朝被称为什么都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唐朝时的东都洛阳
洛阳在唐代为什么称之为东都?有何重要地位?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时,以长安为国都,因为洛阳宫阙被毁,所以废除东都的名号。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号称洛阳宫。
显庆二年(657),唐高宗李治移都洛阳,复称洛阳为东都,因其地位于长安之东而名。
武后临朝称制时,于光宅元年(684),改东都为神都。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都城。
后来中宗复位,又以神都为东都。
从武则天到中宗复位止,洛阳实际居于国都地位,西京长安只设留守。
唐玄宗也曾五次居住于洛阳,时间长达十年。
有唐一代,前后共有七个皇帝在洛阳居住过,约四十六年时间。
唐代是洛阳的繁荣昌盛时期。
唐代的洛阳城在隋朝修建的基础上,经唐高宗,尤其是武则天的多次重修扩建,其规模越来越大。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高宗在上元年间修建的豪华壮丽的上阳宫和武则天于垂拱四年(688)建造的高出重霄的明堂(又称万象神堂)。
史载,上阳宫在宫城西南,神都苑东部,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今涧河),东靠宫城,北达禁苑,是唐代宫殿中最壮丽的建筑。
明堂则是武后毁乾元殿,在其基址上重建的又一雄伟殿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共三层。
明堂饰以玉珠,涂以丹青,高耸雄拔,气势非凡。
唐代的东都洛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全国的交通中心。
它不仅是国内的商业大都市,也是国际贸易的大都会。
当时全国使者、商人、学者、僧尼、留学生和艺术家,纷至沓来,大诗人李白、杜甫在洛阳相会,成为文坛佳话,他们都在洛阳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特别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十八年,曾捐资修龙门八节滩,死后又葬在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也就是今天的白园,为东都洛阳增添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此外,龙门石窟中的艺术精华奉先寺群像,是武则天捐赠脂粉费开凿的一组绚丽壮观的佛龛,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洛阳之所以被作为东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安的地理位置偏西,加之三门峡的阻隔,漕运困难,而洛阳地理位置适中,且漕运方便,故唐朝将其作为东都。
以上是洛阳是唐朝的东都的详细答案,以及唐朝时洛阳是什么地位,唐朝称洛阳为,洛阳被称为东都,洛阳是唐朝首都吗,东都洛阳是哪个朝代等生活问题中的小常识,更多有趣的生活知识尽在本站的首页。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锦燕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锦燕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