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土烧瓷器属于什么变化,什么高岭土的发现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为意义?五代至北宋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制造出了大量驰名天下的精美瓷器。以及高岭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高岭土烧瓷器属于什么变化,高岭土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高岭土是什么时候用于陶瓷的,高岭土做出的瓷器特征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高岭土烧瓷器属于什么变化
什么高岭土的发现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为意义?
五代至北宋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制造出了大量驰名天下的精美瓷器。
但进入南宋以后,景德镇瓷业非但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反而出现了各种衰落的迹象,许多窑场停烧,制品色泽暗黄的比例上升,销售市场缩小。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政治、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原料。
在制作瓷胎的原料中,有一种重要物质——氧化铝
(A12O3),是它赋予坯体以一定的耐火性和成形性能。
元代以前景德镇的窑场是采用瓷石一种原料制瓷,即所谓一元配方法。
景德镇地区的瓷石,由于矿床层位不同,品质亦有优劣之分。
上层瓷的氧化铝含量一般达18%~19%,用这种原料制成的瓷胎,在高温烧成过程中,不易变形,所以上层瓷石品质较优;
而中下层瓷石的氧化铝含量一般只有13%~15%,用它制作的瓷胎,高温时变形,烧成困难,所以此类瓷石品质较差。
五代至北宋期间,景德镇窑场有条件采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上层瓷石,因而能烧制成大量质量上乘的瓷器。
到南宋时期,上层瓷石开采殆尽,不得不采用中下层瓷石,尽管瓷工在制瓷工艺上采取了某些措施,但还是不能保证瓷器制作的成品率和质量,以至于整个瓷业走下坡路。
值得庆幸的是,景德镇瓷工通过艰苦的探索,发现了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其氧化铝含量高达35%,用它与藏量丰富的中下层瓷石相混合制胎,从而克服了景德镇南宋以来制瓷业的原料危机,迎来了元代新的繁荣局面,并为景德镇成为
瓷都奠定了重要的原料基础。
通过对元代瓷胎的化学检测,发现元代瓷胎中的氧化铝含量超过20%,高于元以前的瓷器。
而且通过实验,将25%的高岭土和75%的下层瓷石组合,就能配成和元代瓷胎化学成分相近的原料。
由此可知,元时,高岭土已引入制瓷原料,创造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配制瓷胎原料。
高岭土的发现和二元配方法的发明,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景德镇地区一些中下层瓷矿石,由于其氧化铝含量较低,用这单一瓷石制胎,很难烧成合格的瓷器。
采用二元配方法配制瓷胎原料后,可以提高并控制胎中氧化铝含量,于是扩大了瓷石的使用面,使本来藏量大而无法利用的中下层瓷石得以利用,大大拓宽了景德镇制瓷原料的来源,这是保证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的最根本条件。
第二,由于高岭土的使用,提高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使瓷胎的烧成温度提高,烧成范围增宽,制品的变形减少,硬度提高,成品率大大上升。
且能烧制大件瓷器。
可以说,从此景德镇的瓷器有了一个新的、质的飞跃。
第三,大大改善了瓷胎的工艺性能。
由于高岭土的使用,瓷胎更便于旋削加工,干燥收缩过程中破损减少。
据专家考证,元代和明初,景德镇窑场还没有从高岭山获取高岭土,而是在高岭山东北面的麻仓山开采的,故当时称麻仓土。
由于这种原料对瓷器制作的极端重要性,元代官府为确保皇宫制瓷的需要,便对麻仓土实行垄断,宣布为御土,平民百姓无权私自开采。
明代官府继续元代的做法,为保证御窑的需要,把麻仓土列为官土。
明代中后期,麻仓土告竭,景德镇瓷工旋即又在高岭山找到了优质高岭土。
高岭山的高岭土约在明万历年间被发现并开采使用,支配景德镇的制瓷业达两个多世纪。
高岭山位于景德镇的东北部,距市区约45公里,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岭山麓的东埠村,是古代高岭土的集散地,昌江支流—一东河流经这里,河岸还保留有巨型条石砌成的码头。
古代矿工挑运瓷土的石级古道盘山而上,山上保留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开采高岭土的矿井和淘洗高岭土的淘洗坑,淘洗后的残留物—一尾砂,满山皆是。
沿着石级古道,可来到一个山坞,这里就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高岭村。
高岭作为一种制瓷原料术语,世界通用,这术语就来源于高岭山。
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来景德镇考察高岭土,并在他所著的《中国》第三卷中作详细介绍。
是他根据高岭的汉语读音,创造了Kaolin一词,成为西方语言中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含义是高岭土、瓷土。
以上是高岭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的详细答案,以及陶瓷一般以什么高岭土为原料,陶瓷土和高岭土的区别,一种制作瓷器用的瓷土因出产于景德镇的高岭村而得名,所有的瓷器都是高岭土烧制出来的吗,高岭土烧的瓷器有什么特征等生活问题中的小常识,更多有趣的生活知识尽在本站的首页。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锦燕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锦燕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