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被毁原因,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一共使用了200多年。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关于大明宫被毁原因的那些事。
大明宫被毁原因
大明宫是唐朝的正宫,相当于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的地位,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特别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大明宫不仅仅是全国的中心,甚至是世界的中心。
大明宫在当时堪称世界上最华丽壮观的古建筑群,不仅仅对后来的明清宫殿建筑产生影响,甚至奠定了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皇家宫殿的格局规制。
但是大明宫早已被毁,如今也只剩下了遗址,那么大明宫为什么被毁?大明宫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
大明宫为什么被毁
大明宫始建于公元634年,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早了700多年。
当年的大明宫,比现在北京故宫规模大得多,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4.5倍。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一共使用了200多年。
唐朝末年随着战乱爆发,朝廷都难以自保,大明宫也受到战争的破坏,最后被朱温一把火烧掉,变成了一片废墟。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使得长安城宫、庙、寺、署,焚荡殆尽,大明宫也遭到极大破坏,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一次毁坏。
黄巢起义平息不久,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七月,李茂贞的岐山军犯京师,宫室间舍,鞠为灰烬,自中和(881年)以来,葺构之功,扫地尽矣。
中和年以来,葺构之功,指黄巢兵退后,对包括大明宫在内的长安城进行过修复,然而不过五年,李茂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扫地尽矣,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二次毁坏。
李茂贞兵退后,唐昭宗任命华州节度使韩建为修宫网使,整饰长安宫室,当时已无力修复全部建筑,主要是修整太极宫。
好景不长,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强蕃朱全忠西入潼关,宦官韩全诲劫昭宗西去凤翔,然后火焚宫城。
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下令彻底废毁长安城,此为对大明宫的第三次焚毁。
这一次给已经破败不堪的大明宫致命一击,除一些体积较大、搬不动的砖石类建筑物以外,其余荡然无存。
至宋代,大明宫的晚唐遗物要么被当地官府征为他用,要么被附近居民拆走作为建筑房屋的材料,所剩无几。
从此,大明宫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
大明宫没有保存下来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没能保存下来。
大明宫是唐朝时期的皇宫之一。
唐朝的皇宫还有从隋朝继承的太极宫和后来修建的兴庆宫。
在黄巢起义之后,唐朝风雨飘摇,宫殿也被尽数损毁。
到了宋朝的时候,大明宫的遗址也被宋朝的百姓搬去修屋盖房,自此大明宫彻底消失。
如今的大明宫只是现代还原的产物。
在古时候,改朝换代频繁,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对前一个朝代的皇宫都是一次打击。
基本上会被废弃不用,更不要说修缮了。
如此古老的建筑物,不进行修缮就会不停的损坏,最终消失在历史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锦燕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锦燕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