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半圣人是谁?是孔子、王阳明、诸葛亮、曾国藩的。关于三个半圣人是谁?以及三个半圣人是谁提出来的,三个半圣人是谁评的,三个半圣人是谁写的,三个半圣人还是两个半圣人,两个半圣人指的是谁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2个半圣人这个有根据吗
2个半圣人这个有根据的。
芸芸众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一个人死后如果能被后人盖棺定论为“圣人”,那就是对他最好、最高的评价。
普通人死去会灰飞烟灭,随着时间推移,没有人再记起。而圣人不同,圣人的人格、精神、思想、修养、学识等,会超越时空而存在,完全可以做到流芳百世,永垂不朽,被千秋万代的人敬仰和膜拜。
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大文豪鲁迅逝世13周年时,饱含深情,写了一首《有的人》,里边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圣人其实也是如此,其精神和灵魂永垂不朽,永远活在普通大众心中。
从中国5000年历史来看,能被冠以圣人的人并不多,总共超不过50人,如,大圣老子,文圣孔子,武圣岳飞和关羽,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史圣司马迁,等等,都是各行各业的超级大咖。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被贴上“圣人”标签的精英,身上具备以下特点。
其一,人格非常伟大,完全是道德楷模。
其二,学识十分渊博,综合修养极高,是各自行业的翘楚。
其三,知行合一,淡泊名利,常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边人。
综合这三点来看,凡是“圣人”必定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几乎是完美的化身,普通人在他们跟前十分渺小,需要仰望才能观其全貌。
实际上,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来,关于什么是“圣人”,许多先贤曾给出过不少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大多从“立”的角度去阐释圣人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说,圣人的人品、学识、言论等诸多方面,往往都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可以屹立不倒,万世长存。符合这些标准就是圣人。
儒家经典著作《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里有一句话很有代表性,曰: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这是春秋时鲁国士大夫叔孙豹跟晋国军事家、法家先驱范宣子,对什么是“死而不朽”展开激烈讨论后,碰撞出来的观点。
后来,这句话被浓缩为“三不朽”, 指立德、立功、立言,成为检验圣人的重要标尺,并且被不同时代的大儒当作人格信仰继承下来。北宋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跟“三不朽”遥相呼应,都是表达圣人雄心壮志和人格信仰的名句。
“三不朽”中,立德是指树立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可以用人品感化别人。立功是指拥有远大抱负,具备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的能力,可以用成果折服别人。立言是指提出真知灼见的言论,可以用学问和思想激励别人。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先生是近代品学兼优的大儒。他在启蒙教育中,通过阅读,接触了许多古圣先贤的思想,古圣先贤那种“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人生信仰,对他触动极大,使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抱负。
后来,他饱览群书,对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宋明理学,佛学等著作都做过深入研究,之后又深入学习西学,最终给自己建立起学贯中西的学问体系,终成一代大师。
梁启超对“立德、立功、立言”的观点十分认可,同时,他以身作则,继承儒家思想里“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晚清的社会现状,将“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转变成新的社会理想,并不断为之奋斗。
创办《时务报》和《清议报》,发动“戊戌变法”,深入研究国学并著书立作,完全是他“立德、立功、立言”的体现。
当然,能体现他“立言”的名句,要数《少年中国说》里的这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句话在晚清被说出,是何等的鼓舞人心,从侧面也反映出梁启超是一位顶天立地、忧国忧民的大丈夫。
在对古圣先贤的评价中,梁启超同样是以“三不朽”作为依据,他曾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梁启超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有自己的道理。
南宋大儒朱熹对孔子有一句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可以说,这句话把孔子的作用、价值和贡献完全展现出来了。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周王朝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被破坏得支离破碎,此时的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来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
而文化、教育被掌控在贵族阶层手里,文化教育被垄断,非常不利于社会发展。孔子适时出现,创立了“儒学”,又周游列国,开办私学,把文明的火种撒播在各地,从文明传播、文化传承、教育贡献等诸方面来说,孔子完全对得起“圣人”的称号。
如果没有孔子,世风日下的局面就会像茫茫黑夜一样,不知要多久才能看到曙光。梁启超把孔子归类为圣人,没有任何问题。
王阳明是明代大儒,被后人尊称为“心学大师”,他独辟蹊径,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观点,认为事理无穷无尽,倡导人们遵从内心感受去追寻“理”,这种观点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并且,王阳明反对人们盲目去崇拜孔孟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要结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取有舍地继承。更重要的是,王阳明强调“天地万物以人为中心”,这跟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完全一致,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具有突出的前瞻性。
当现代哲学家读懂完的哲学思想后,无不佩服。因此,梁启超把王阳明看作是圣人,也没有问题。
曾国藩被看作是半个圣人,历来有争议。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的学问和贡献都是可圈可点的,他熟读经书提高自我修为,创建湘军,镇压太平起义,倡导洋务运动,制定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行在曾国藩身上都能看到。
曾国藩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为国为民,作为臣子,可以说,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梁启超非常看好曾国藩,曾对他给出极高评价,说道: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然而,近乎完美的曾国藩,仅仅被看作是半个圣人,恰恰是因为他的愚忠。清王朝晚期因为软弱无能而风雨飘摇,已经失去民心,曾国藩却愚忠地卖命,残酷地镇压太平天军,从这一点来看,他缺乏那种悲天悯人的大格局,这是他不能算作圣人的根本原因。
三个半圣人是谁?
是孔子、王阳明、诸葛亮、曾国藩的。
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一定是有他德高望重地方,在拥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也有很多知名的圣人,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诸葛亮、曾国藩,其中曾国藩算半个圣人。
一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最先在中国开办私学,并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惜,他的仁政思想并不适合战争频繁的各国君主对富国强兵的追求。
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全新教育理念,他一生培育了3000多名学徒,七十二贤人,将知识的火种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人伦道德观念,身体力行的广泛撒播。
春秋之前,能够读书识字、做学问的人,大部分都是贵族阶层,而孔子的广开私学,列国游说,对打破知识的贵族垄断,给更多对知识渴求的下层人民提供了广泛的求学机会。
而且,除了治学,还主张德治。
仁政。
二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别号阳明。
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以及教育家。
王阳明成功的创建了心学,其学术和相关的思想还被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他本人也是相当具有人格魅力的,学生数量比较庞大,深受后人喜爱。
三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是比较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等等。
他成功的指导了很多成功的战役,同时还相当的足智多谋,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人。
他的治国理念带领蜀国欣欣向荣,成为越来越繁华富庶的国家,而他的军事谋略也让多次与他国的战役取得胜利,在一些胜负悬殊的战役中也能不落于下风。
所以他被后世的人成为谋圣,也是智慧的象征。
四
曾国藩(半个圣人),他帮助晚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又倡导了洋务运动,开办近代洋务企业。
另外,曾国藩在治家,学习、和修身方面颇有见地,并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值得学习和思考、借鉴的地方。
总之,论及曾国藩的一生,大到治国、治军、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曾国藩都称得上一代完人,基本符合圣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标准。
但是他的学术思想都是集百家之长,却没有自己建立的理论体系。
相比于孔子的儒家、王阳明的心学,曾国藩就略逊一筹了。
所以,给他半个圣人的评价。
历史上公认三个半圣人
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诸葛亮、曾国藩,其中曾国藩算半个圣人。
1、孔子
孔子,中国最为知名的历史人物,也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历史人物,他是唯一一个引领中国两千年的人物。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王阳明
王阳明,可能听过他名字的人不多,但王阳明的大名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相当知名的。
王阳明自幼博览群书,无所不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
王阳明不仅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还领兵平息叛乱,可谓是中国第一个内圣外王般的人物。
所以,说王阳明是圣人,也不过分。
3、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智慧的象征。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有治国经略,他有军事谋略,他有经济主张,他的经历在经过《三国演义》的传播后,简直成为中国人膜拜的智慧之王,被称为谋圣。
4、曾国藩
曾国藩,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虽然他的成就也不低,但相对于其他圣人来说,还是有差距的,所以他被后人评为半个圣人。
但必须强调的是,他并没有像前三位圣人般的天赋才能,但他一生都是相当勤奋好学,堪称勤能补拙的楷模。
他的思想对清王朝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著作对今天的人们也依然有指导意义。
孔子思想的影响
1.对政治的影响:孔子的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其思想经过荀子完善,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
2.对社会的影响: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忠恕等等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对社会行为影响深远。
3.对古代教育的影响:孔子打破了春秋时的教育垄断,兴办私学。
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进言点评网并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